产品展示

网格絮凝V型滤池
参数描述

网格絮凝斜管沉淀V型滤池是一种高效、集成的水处理系统,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、工业用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领域。该系统通过组合网格絮凝、斜管沉淀和V型滤池三大核心工艺,实现了对原水的高效净化,尤其适用于江河湖水等浊度较高的水源处理。

产品描述

网格絮凝斜管沉淀V型滤池是一种高效、集成的水处理系统,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、工业用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领域。该系统通过组合网格絮凝、斜管沉淀和V型滤池三大核心工艺,实现了对原水的高效净化,尤其适用于江河湖水等浊度较高的水源处理。

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

网格絮凝区‌:
该区域通过多层网格结构使水流形成微小涡旋,增加絮凝剂与胶体颗粒的碰撞频率,促进絮体快速形成。相比传统絮凝池,网格絮凝可缩短反应时间(典型值20-30分钟),并降低絮凝剂用量。其设计需根据原水浊度(如≤1500NTU,短期可达3000NTU)调整网格间距和层数,以确保絮体均匀性。

斜管沉淀区‌:
采用六角形斜管(倾角60°),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加速颗粒沉降。斜管长度通常为1.0-1.2米,管径30-50毫米,可显著提高沉淀效率(表面负荷达8-12m³/m²·h)。该区域需定期冲洗斜管以防止积泥,设计时需考虑排泥管直径(DN100-150mm)和排泥周期(每日1-2次)。

V型滤池‌:
以石英砂为滤料(粒径0.5-1.2mm,滤层厚度1.2-1.5米),通过气水联合反冲洗维持滤料清洁。V型槽设计使进水沿滤池长度均匀分布,避免短流现象。滤速通常控制在8-10m/h,出水浊度可稳定≤1NTU,满足饮用水标准。反冲洗周期根据进水水质调整(如每24-72小时一次),每次反冲洗耗时8-12分钟。

应用场景与优势

高浊度水源处理‌:
针对江河湖水(原水浊度≤1500NTU,短期3000NTU),系统通过絮凝沉淀预处理降低后续滤池负荷,延长滤料使用寿命。例如,在长江流域某水厂的应用中,该设备使出水浊度从1200NTU降至0.8NTU,滤料更换周期延长至3年。

空间紧凑型设计‌:
相比传统平流沉淀池,斜管沉淀区可节省50%以上占地面积,适合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。V型滤池采用恒水位过滤,无需调节阀,操作简便。

智能化控制‌:
现代设备常集成PLC控制系统,实时监测进水浊度、滤池水位等参数,自动调整絮凝剂投加量和反冲洗频率。例如,当原水浊度突增至2000NTU时,系统可自动将絮凝时间从25分钟延长至35分钟。

行业标准与选型要点

材质选择‌:
接触水部分需采用SUS304不锈钢(耐腐蚀性优于碳钢),斜管材质可选PP或PVC(抗紫外线等级需达UV8)。

消毒工艺‌:
次氯酸钠消毒需控制投加量(1-3mg/L),避免余氯超标。部分设备集成紫外线消毒模块,适用于对氯敏感的场景。

能耗与运行成本‌:
系统吨水电耗约0.2-0.3kWh,反冲洗水耗占产水量的3%-5%。选型时需根据日处理量(如1000-10000m³/d)计算设备规格,避免大马拉小车。

 

注意事项

冬季低温时需增加絮凝剂投加量(约提高10%-20%),并延长絮凝时间。

斜管区域需定期检查斜管固定件,防止因水流冲击导致斜管移位。

V型滤池反冲洗时需先气冲(强度15-20L/s·m²,持续2分钟),再水冲(强度4-6L/s·m²,持续5分钟),最后气水联合冲洗(持续3分钟)。现在店内有这类商品,采用SUS304材质与次氯酸钠消毒工艺,出水浊度≤1NTU

相关产品